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机械将人类从繁琐的劳作中解放,却也让我们减少了体验自然、探索劳动智慧的机会。在劳动节来临之际,杭州市富阳区的杭州(国际)青少年洞桥营地组织了农耕、烘焙、木工等活动,让孩子们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积累劳动技能、培养协作精神、丰富生活经验。作为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以及杭州市首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,该营地在2023全年接待了12.26万人次,这显示了劳动教育的受欢迎程度。

本期回顾,我们邀请儿童友好城市智库“童联萌”,共同探讨近年来儿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理念,思考如何建设亲近自然、寓教于乐的儿童友好城市。
(本周主持:刘懿琛)

近期回顾

儿童劳动教育,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

儿童劳动教育,简而言之,就是通过劳动活动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。对于许多出生于上世纪70、80年代的家长来说,劳动是他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。然而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很多孩子可能习惯了不必劳动的生活,对劳动缺少必要的体验和尊重。


在杭州富阳洞桥营地的食品加工厂接受劳动教育的学生

放眼全球,不同国家在劳动教育方面有多样化的实践。例如,英国将烹饪技能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,日本通过劳动体验来开展职业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,而俄罗斯则通过开设《工艺学》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特色劳动技能。日常家务劳动、自然生产劳动、职业体验劳动,是目前全球几种常见的儿童劳动教育形式。这些劳动教育类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实践经验,还有助于他们形成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。


小学生们在洞桥营地的球阀工厂接受劳动教育

2020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这份文件强调了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三方在劳动教育中的协同合作,体现了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的理念。在我看来,这也展示了中国在儿童劳动教育方面的独到之处。

中国的儿童劳动教育提倡遵循“家庭为基础、学校为主导、社会为支持”原则。家庭负责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,如洗衣做饭、打扫卫生等;学校则组织集体劳动活动,如种植蔬果、养殖家禽等,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;社会力量则通过劳动营地、研学基地和企业工厂等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,如杭州(国际)青少年洞桥营地自2017年起整合周边丰富的乡村农业资源开展农事体验类劳动教育课程。


洞桥镇查口村农事女教官俞阿姨带领孩子们参与农业生产类劳动

2022年,教育部发文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,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。同时,考虑到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,全国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,避免“一刀切”现象。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,如何避免“一窝蜂”“运动式”地推进劳动教育呢?教育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,鼓励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。因地制宜才能落地生根,注重实践才能持续创新。


在杭州农户家里学习做家务的学生

教育部发布的《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》旨在表彰那些能够“因地制宜,注重实践”的地方劳动教育成果,这在实质上是对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。大庆市探索以铁人精神为核心,打造与城市品牌建设目标相契合的劳动教育模式;上海市黄浦区通过项目化学习,实现“五育”融合综合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;兰州市围绕“一带一路”、黄河文化、红色文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体验;杭州市西湖区创新性地引入来自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,作为校内外劳动教育的导师,以此来丰富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。


在杭州梅龙草堂学习炒茶的学生。图片来源:西湖教育

再一个问题是,怎样让劳动教育的力度不减、热度不降?我认为应该将劳动教育与城市发展、儿童成长等城市基础性工作的推进保持紧密的联动
以我所在的浙江杭州为例,作为国家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,杭州在2022年制定的《杭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2-2024年)》中,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,创新设定了深化“新劳动教育”品牌建设的目标。杭州计划每年打造30个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并在2024年之前培育10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。杭州还利用全国率先试点的中小学生春、秋假,将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进一步推广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中,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家中也能逐步养成参与劳动的习惯,并培养对劳动的热爱。据我观察,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孩子、家长和社会多方广泛认可和喜爱的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方式。

杭州市西湖区打造劳模工匠基地。图片来源:西湖教育

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,也就是更强调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创造,而不只是被动地跟随和模仿。这种转变让儿童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,不仅能够自由地展现自己的天性,还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。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劳动经历还有助于加深孩子们与家人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。相比于单纯地学习具体的劳动技能,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重要。


杭州市之江实验中学养殖园里的梅花鹿

我心目中的儿童劳动教育,应当既体现儿童友好理念,又展现城市的人文精神和产业特色。将儿童劳动教育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,这一举措值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推广。

(文/史路引,儿童友好城市顾问、童联萌儿童友好发展中心主任;上文图片由作者提供)